Here are some weird sentences that I don't quite understand.

(1)
譯文p.083
她們會告訴我們,他們所變成的單獨個體如今跟原本就是單獨個體的人一樣,認為連在一起是很大的不幸了。


原文p.54
They might just be teeling us that the singletons they had become now viewd being conjoined with as much distress as those of us who have always been singletons do.


譯評
譯文對原文的解析,並沒有錯。但若按照原文直譯,以「他們所變成的單獨個體」作為主詞,似乎不符中文語法;這類句子(照原文一字不漏翻出)在《快樂為什麼不幸福》這本譯作裡,不勝枚舉。若能在「語法」上再做一些修飾,能夠讓讀這更方便閱讀,更容易抓到文句所要表達的意思。


試譯
她們也許會說,如今成為獨立個體的她們,跟一直以來就是獨立個體的我們一樣,認為連體是一件不幸的事。

(雖然原文主詞為 " the singletons",但成為獨立個體的是雙胞胎兩人,所以我將主詞轉換成人,而非原文中的「獨立個體」,並且將如今 (now)移到前面,以符合中文語法。


--

(2)

相同問題的譯文例子:

譯文p.64
哲學家喜歡說主觀狀態「無法化約」,也就是說我們所能指稱、所能比較以及對他們的神經基礎所能探討的物件都無法完全取代體驗本身。



原文p.34
Philosophers like to say that subjective states are "irreducible," which is to say that nothing we point to, nothing we can compare them with, and that nothing we can say about their neurological underpinnings can fully substitute for the experiences themselves.


譯評

1.      光是看原譯文就讓人摸不著頭緒,完全無法理解作者欲闡述的概念。

 

2.      英文可以用長句,透過子句、形容詞、連接詞...等,來陳述一個概念,但如果中文也原汁原味直譯原文,絕對會造成訊息的混淆。

 

3.      專業知識的部份,應能以解釋的方式,以讓讀者更輕鬆閱讀、容易吸收為主;讀者因沒有能力閱讀原文才選擇譯文,若譯文也讓人一頭霧水,那麼便失去了翻譯的意義。

 



試譯
哲學家喜歡說主觀狀態「不能化約」,我們無法證明、無法拿任何東西跟它比較,也無法用神經學的角度去說明主觀狀態的起因,也就是說,主觀狀態就是無可取代的體驗

(老實說,這句話真的不容易翻譯成中文,功力不深的我甚至無法確定自己對於原文的理解究竟正確與否;但怯於嘗試永遠到達不了彼岸,因此我還是努力的做了試譯。"irreducible"一字,從字典上得到的解釋就 "not reducible",尚未找出一個比原譯者更近原文的翻法,暫且保留之,待老師進一步給予指導後再做修正。)

--

對於快樂(happiness),作者在第二章結尾的地方做了個小評:

原文p.57
What we can say is that all claims of happiness are claims from someone's point of view--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ingle human being whose unique collection of past experiences serves as a context, a lens, a background for her evaluation of her current experience. As much as the scientist might wish for it, there isn't a view from nowhere. Once we have an experience, we are thereafter unable to see the world as we did before. Our innocence is lost and we cannot go home again.


譯文p.86
所有宣稱的快樂都是在宣稱個人的觀點。這些看法是來自單獨的個體,而人都是以一大堆獨特的過往體驗當作評估現有體驗的脈絡、透鏡與背景。雖然科學家很希望這樣,但觀點不可能獨立存在。一旦有了體驗,往後就再也無法從過去的角度看世界。


心得
「快樂」是一個很主觀的情緒,也就是說,我的快樂不等於你的快樂。而當人們體驗過某種事物(或事件)所帶來的愉悅感之後,人就很難將那樣的經驗從腦海裡抹去,就好比學會閱讀以後,我們再也無法將文字當作無意義的線條。

相反的,未曾體驗過5分快樂的人,會因3分的快樂就感到無比滿足;然而對體驗過5分快樂的人而言,要擁有相同的滿足,或許要大量的刺激才能辦到。

然而,體驗過5分快樂的人是否就比別人更有資格評估他人快樂與否?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畢竟「快樂」這樣的一種主觀情緒,無法受他人界定或下定論。「你的快樂,不會是我的快樂。而我的痛苦,當然也不一定會在你身上發揮相同的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rd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